今天跟對門的伊朗姊姊Eli一起出門!

這是個相見恨晚的一整天啊~

 

昨天是個艷陽天,

今天是個陰冷天= =

但是我們還是決定出去走走了。

 

第一個目的地是Holocaust Mahnmal

Eli很想去卻一直沒去過。

難得遇到喜歡走路的人,

Eli: I’m a WALKING-FAN!!

所以從斐特列大道站下車後,

就直接沿著斐特列大道走到菩提樹下大道,

繞過布蘭登堡往左走兩分鐘就看到了!

整片廣場上都是不同高度的長方形石塊,

有點趣味但是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猜想或許是一個棺材的象徵吧?

畢竟那些受苦難的人們在死後並沒有得到好的對待…

 

繞了好一陣子才找到入口,

紀念館是在地下室,

免費入場但是安全管制嚴格,

每五分鐘左右放十幾個人入場,

進門後有類似機場的通關安檢。

是因為擔心這個地方會對某些人造成太大刺激而有潛在的危險嗎?!

類似這樣內容的紀念館或是紀念廣場在德國不是只有一個,

之前覺得看夠了就沒有想要再來,

光是在柏林就有許多和猶太人、大屠殺相關的紀念館和廣場,

另外在慕尼黑的Dahau也有保留最早最久的集中營地區,改建成紀念館。

這些地方都是免費或是開放的公共空間,

我有到過的地方總是非常多人,

除了外國觀光客之外,德國人非常的多,

到目前還沒有跟德國人討論過關於這件事情他們的看法,

但是觀察的感覺,他們非常的重視這個歷史,並且沒有想要掩蓋或是就讓它隨風去的想法。

總是看到人們攜家帶眷的來參觀,也總是有許多人哽咽啜泣。

每次看到小朋友們聽著耳機,那裏面可沒有兒童版本的敘述啊!!!!!(坐立不安)

我都非常好奇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

之前聽說一個論點是:德國人對於自己非常認真反省的這個舉動感到很自豪,以身為敢於承擔和認錯的人為榮,反觀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其他國家戰後的態度,相較起來因此又增添了一股優越感。

或許之後有機會可以試著問問看囉!

我覺得這個地方很值得來,可以看到更詳細的歷史,

會很驚訝除了猶太人還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老弱殘障也受到同樣的對待,

更因為真實感而驚訝這種事情居然才發生在不到一世紀之前。

而這也總是讓我聯想起我十分不熟悉的228公園和對當年歷史的陌生和冷感。(摸下巴)

 

參觀完出來之後已經兩點多了(餓翻)

Eli提議去Downtown吃午餐,

正好我很想吃吃她說的超美味阿拉伯料理!!!

所謂的downtown地區是A區的東南邊,Hermannplatz站。

這裡不同於城中區的奢華熱鬧,

而是一種更貼近柏林人日常生活的地方,

這裡有大片的住宅區,但是生活機能非常的好,

移民人口大多居住於此,因此有各國風味的餐廳和商店。

也較城中區少看到白種人(或說德國人)

這裡的人們很熱情親切,餐廳價格平價,

午餐送了我們一盤烤麵皮點心(我不知道名字)

但其實光是正餐就吃不完一半了()

為何我沒有早點發現這地方的好呢!!!(掩面)

吃完午餐走回地鐵站的路上經過了許多店,

看到一點阿拉伯甜點店>///<

阿拉伯甜點很扎實很甜很油()

但是店長又親切的半相送我們試吃。

這裡的街道不漂亮,房子舊舊的,很多塗鴉。

但是有種更真實生活的感覺!

Eli: I will say it is more alive here!

 

老實說德國人也是非常親切好相處,

但是是一種客套而有界線的感覺,

不會熱心到超過自己被需要的範圍,

事情該是怎麼樣就怎麼做,規則比較重要。

因此今天到了這個地方才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

相見恨晚啊!!!我還想再多來這裡走走吃吃啊!

 

搭地鐵往北搭兩站到Kottbusser Tor站,

也是個類似的區域,但更熱鬧些,

這裡有很多異國餐廳和咖啡店,

因應德國人對咖啡店和酒吧的熱愛,

所有的餐廳一定兼具Café或是bar的功能。

即使是中餐館也寫著”China Küche &Café”

日式餐館舊名叫”XX Sushi Bar”還有調酒的happy hour!

為什麼我這麼慢才拿到錢呢哭哭!!!

這地方很值得嘗試啊,,,,,

 

能夠認識Eli真的很幸運> <

總覺得跟她聊天時講英文比較不打結(但還是很常講不出想表達的東西啦)

而且我們什麼話題都可以聊下去,

她跟我說了很多德國對於中東地區的保守態度和限制,

以及因此使得身為中東人在這邊的生活不容易。

還有家庭和朋友的許多事情,

除了因為她的個性大方之外,能夠讓她對我說這麼多真的覺得很榮幸呢!

因為她我才能又見識到另一個不同面向的柏林。

她和這些地方都讓我感到相見恨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亭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